2015年6月29日 星期一

印度基改棉花 苦了農民肥了商家



轉載自:
印度基改棉花 苦了農民肥了商家
印度2002年引進基改棉花,迄今仍是唯一核准的基改作 物,並已成功推進95%棉田,使印度從棉花淨進口國變 棉產大國。圖為旁遮普省農夫種的基改棉花。 中央社記者何宏儒新德里傳真 104年6月27日
基改食品專題(中央社記者何宏儒新德里特稿)印度2002年引進基因改造棉花,迄今仍是唯一核准的基改作物。它13年來已成功推進95%的棉田。但不同地區和類型的農夫,有人美夢成真,有人惡夢連連。

印 度政府2002年核准「Bt cotton」商業種植。植入具抗蟲特性「蘇力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 Bt)基因的這種基改棉花,使印度從棉花淨進口國變成棉產大國,2014年占全球25%棉產。業界自詡很快超越中國大陸,成為第1大棉產國。

北印農業重鎮哈雅納(Haryana)省佘撒(Sirsa)最大農藥專賣店之一拉瑪農藥(Rama Agro Chemicals)負責人賈格(Manish Garg),他的1家門巿貨架上琳琅滿目擺滿上百種農藥、種子和肥料,其中75%商品為棉田專用。
印度基改棉花 苦了農民肥了商家
印度2002年引進基改棉花,迄今仍是唯一核准的基改作 物,並已成功推進95%的棉田。北印哈雅納省1家農藥門 巿貨架上琳琅滿目擺滿專供棉田使用的農藥。 中央社記者何宏儒新德里傳真 104年6月27日
賈格說,當地約8成5棉農種Bt cotton。他告訴中央社記者:「產量多約3成、品質更佳、更早收成、少有蟲害,這是基改棉花4大好處。印度人口眾多,需要大量各式蔬果和穀物。棉花之外,政府應擴大開放基改作物,增加土地產能」。

然而,同樣種Bt cotton,到了西印馬哈拉什特拉(Maharashtra)省,卻成為棉農的夢靨。

基改棉花種子本來就比傳統棉種昂貴,大量耕種抗蟲基改作物的結果,害蟲很快就產生抗藥性,導致業者標榜高產出、低農藥成本的效益,在幾年內就破功。加上農民只能買到基改棉花的「不育種子」,棉花收成後就「斷子絕孫」,許多棉農不得不年復1年舉債「買種」耕作。

高成本投入使無灌溉設施的馬省馬拉斯沃德(Marathwada)和維達巴(Vidarbha)地區棉農陷入高風險。當地因常年乾旱肆虐,收成無著導致借貸耕種的貧農雪上加霜。

社 運網絡「無基改印度聯盟」(Coalition for a GM-Free India)成員卡薇塔.庫魯甘蒂(Kavitha Kuruganti)說,「不同地區、不同類型的農夫,對於Bt cotton反應不一,形成有灌溉系統、農地規模大的農夫vs旱作小農;或是哈雅納省農夫,跟維達巴農夫雞同鴨講的局面」。
印度基改棉花 苦了農民肥了商家
印度2002年引進基改棉花,迄今仍是唯一核准的基改作 物,並已成功推進95%的棉田。北印哈雅納省1家農藥門 巿貨架上琳琅滿目擺滿專供棉田使用的農藥。 中央社記者何宏儒新德里傳真 104年6月27日
她告訴中央社記者,尤其對租地耕種的佃農而言,Bt cotton代表巨大風險。為了種投資成本更高的基改棉花而借貸,一旦失敗,這會把農夫推向自殺邊緣。

卡薇塔.庫魯甘蒂說,「我並沒有說Bt cotton是棉農自殺的元凶,這有待進一步研究。但簡單的事實就是:維達巴或泰倫加納(Telangana)省農民自殺情況並未減緩,這凸顯Bt cotton不是這場農業危機的答案」。
印度基改棉花 苦了農民肥了商家
印度2002年引進基改棉花,迄今仍是唯一核准的基改作 物,並已成功推進95%棉田,使印度從棉花淨進口國變 棉產大國。圖為旁遮普省農夫種的基改棉花。 中央社記者何宏儒新德里傳真 104年6月27日
飽受乾旱之苦的維達巴地區有「自殺國」惡名,轄下6縣過去10年有逾1萬名農夫自殺,直到數年前都還存在平均每8小時就有1名農夫自殺的情況。

因 無法承受常年高投資、低收益的打擊,當地棉農走回頭路種本土棉種,已是大勢所趨。馬省的馬拉斯沃德農業大學(Vasantrao Naik Marathwada Krishi Vidyapeeth)校長范卡特史瓦魯(B. Venkateswarlu)指出,當地派坦(Paithan)鎮種植Bt cotton多年,約6成棉農今年改種本土棉種。

基因科學專家蘇曼.薩海(Suman Sahai)創辦非政府組織「基因運動」(Gene Campaign),引領活動抗拒全球食品體系對印度農業的威脅。

她告訴中央社記者,第1代Bt cotton因害蟲產生抗藥性,已經失敗;植入2個Bt基因更毒的第2代將會跟第1代一樣的失敗,「因為害蟲最終還是會有抗藥性」。

蘇曼.薩海接著說,大自然永遠需要取得平衡、穩定和均衡,這是自然的準則,「當你用這麼人為的方式,植入基因『轟炸』細胞,這麼做確實會產生新東西、新產品,卻因此干擾平衡,大自然接下來的回應可能是非常危險的」。

弱勢孩子們的屋頂菜園!(二)


  推廣友善農法的房客

  二一二年七月的某個夜晚,眉山教會突然來了一個多年不見的老友阿凱,任職台北義光教會的長老阿凱是黃信吉夫婦多年的朋友,同是基督門徒,見面總有說不完的話,閒談中阿凱說明了來意。
  那天阿凱還帶了個朋友吉祥,吉祥是個友善農法推廣者,長期關注農業、土地、環境和社會福利等相關議題。
  阿凱和吉祥是在九二一災區結交的朋友,對於仰賴國家補助和民間捐輸型的社會福利,其實並不能合理的決解問題,維有建立一個具有生產型的農業基地,才能更較為合理地決解分配不均的問題。為了實踐這樣的理想,必需要有一個農業生產基地,恰巧台中市有機農業專區設在后里區和外埔區,於是吉祥向台中市有機農業發展協會的理事長巫建旺商談,在有機農業專區中的一部分進行這個實驗。
  在取得理事長的許可後,吉祥和阿凱算是有了土地了。在只有土地還不夠,還需要有住和生活的空間,那時阿凱想到了有個在月眉村開拓的黃信吉牧師夫婦,希望可以借助眉山教會的力量,引入社區人脈和資源可以協助完成社福農業生產基地的夢想。
  恰巧眉山教會在四塊厝承租了一棟老房子,高悉音師母本來是希望可以在四塊厝從事社區老人服務照顧的事工,並和教會弱勢家庭兒童課後陪讀班的學生及會友們共同打理了那房子。
  無奈由於教會弱勢家庭兒童課後陪讀班的學生量暴增,教會人手不足無法負擔起社區老人服務照顧的事工,四塊厝的房屋離教會還有一段距離,對教會無法就近使用,那房子正閒置中,每個月還要付擔房租對教會而言也是筆沉重的開銷,正在代禱中的高悉音師母,對於阿凱和吉祥的然突出現,竟不斷地宣說:「主的恩典受用不盡!」
  阿凱的朋友吉祥,除了關注農業等各項議題外,還有數學教學技能,對眉山教會弱勢家庭兒童課後陪讀班的困境也可以一併決解,那日大家約定,互相幫助的承諾。
  那一夜,阿凱和吉祥離開時,高悉音師母臉充滿著恩典的喜樂,和洋溢著燦爛的笑容。



  種個賺錢的作物?

  黃信吉牧師夫婦總是很好奇,吉祥看起來是那麼瘦弱,個性極為沉默,除了教書陪讀時,基本上沒有看過吉祥說話,這樣的人可以推廣友善土地的農法嗎?可以建立社福農業生產基地的夢想嗎?
  大家雖然疑惑吉祥的真實情況,但是看到吉祥教學時認真的模樣,而且學生的成績不斷進步的成效,不久後也就沒有太多的疑慮,而且也開始認真地開始希望能幫吉祥完成夢想。
  一日在晚餐時,黃信吉牧師提到:「種植辣木經濟價值很高,被全世界稱為「奇蹟之樹」,辣木起源於印度及非洲,是一種生長快速且經濟價值很高的熱帶植物。辣木除了為人稱道的高營養含量外,它的特殊成分還具醫療用途、清潔淨化作用。如此神奇的植物,歷經全球媒體的報導及民眾的口耳相傳,辣木的營養價值極為豐富,舉例來說:辣木種子油是比橄欖油更安定的食用油,辣木葉幾乎是天然的綜合維他命,其蛋白質與鈣含量高於牛奶、鐵質高於菠菜、維他命A高於紅蘿蔔……,在目前草藥保健產品市場上有著無限的發展潛力。同時據研究顯示,辣木有降血壓、降血膽固醇、抗菌、抗腫瘤等多種醫療功效,也非常適合作為保健食品及藥品研發的參考。除此之外,辣木還可以用來淨水、製成化妝品、作為有機耕作的肥料或飼料等等。」
  高悉音師母也說:「附近有一個老婆婆也種了些辣木,光賣辣木葉子就賺不少,而且我們也都有向她買,由於對健康效果很好,非常搶手,要買她的辣木還要熟識的朋友,才排的到隊,那日帶弟也買了一些……
  幾個人談的正熱烈,吉祥只是靜靜的吃著飯,偶而回一聲:「嗯!」也不知道有沒有聽進去。
  氣氛有些冷清,這個為吉祥打開的話題,就談不下去了!
  大家沉靜一會之後,吉祥突然打開金口說:「很多時候,種些什麼作物都是被炒作的一個議題,比方說坊間曾流行一個名為「神秘果」,吃了後再吃任何極酸性水果,像是檸檬、百香果、葡萄柚,味覺會由酸變甜,這麼神奇的作物,剛引進台灣時,被高價哄抬過一陣子。
  也有學者指出繼靈芝之後,牛樟菇(或牛樟芝 )被炒作,價格比黃金還貴,最普通的每台兩價格約8千至1萬元不等;牛樟菇在抑制肝腫瘤等癌症上,被認為有效果,但迄今尚未有大規模的詳細臨床報告證實。那學者認為經濟能力許可的買來吃無妨,吃不起的病患也不必絕望,中藥有相同療效的其實也不少。」
  吉祥說到這份上,整個飯桌的氣氛更是詭譎,但吉祥並沒有停下來地說:「推廣友善土地農法,並不是要種很有經濟價值的作物。友善土地農法是一種促進及加強農業生態系健康的整體系統管理方法,包括增加生物多樣性、促進生物循環、以及提升土壤生物活性。其管理作業應著重利用農場內部資源及物質以及適合當地區域環境條件的管理措施。
  現在很多人認為有機蔬菜很貴,讓很多人怯步,我更希望能種出讓所有人都能吃得起的食物,一種來自於較為自然生長,沒有使用農藥與過量肥料的食物。」
  全桌的人都很難理解這話的意涵,不知該如何答話!
  吉祥又進一步說:「過些日子,讓孩子們到我的農地去種種菜吧!」
  這句話,所有人都很容易理解,大家馬上都答應,也敲下種菜的日子。

  這頓飯峰廻路轉地,總算有個完美的結局!

2015年6月27日 星期六

弱勢孩子們的屋頂菜園!

  捉昆蟲,是件充滿鬥智樂趣的遊戲!孩子們正全神貫注地觀察著蚱蜢的動向,在蚱蜢毫無防備下,那孩子突然伸出手把蚱蜢給逮住了。
  不久後,幾個孩子互相分享捉到蟲子的成果,有孩子強調自己抓到的蟲子是最大隻的、有些孩子強調自己抓到的是最難得的、有些孩子強調自己抓到的是最美得的、有些孩子強調自己抓到的是最多的……
  孩子們彼此炫耀著自己的功勳,就這麼地過了一個快樂的下午時光。
  這些孩子都是台灣基層福音差傳會眉山教會高悉音牧師娘的心肝寶貝,牧師娘看著他們在教會旁的雜草堆中抓蟲、丟石頭,這些孩子們雖然找到了樂子,但總有些婉惜,似乎有些什麼不足之處。
  


  開拓眉山教會
  
  台中市后里區隔大安溪,和苗栗縣相接;南隔大甲溪,與神岡區、豐原區相臨;西連月眉山與外埔區為界;東以埤頭山與東勢鎮為鄰,可真是個擁有好山好水的好地方,自成一格的天然環境,與別具特色的地理人文環境。后里區古稱「 內埔」,屬於土著拍宰海族(Pazeh)岸裡舊社群之地域,後因與屏東縣內埔鄉同名,改以轄內最大聚落「后里」為名。后里本名後里,意指開發初期漢人創建村落於麻薯舊社的背後,即代表後庄的意思。
  后里區地處台灣的中部,海拔一百至三百公尺間,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的範圍,由於地理環境得天獨厚,年平均氣溫在22度左右,氣溫及相對濕度均等,位於大安溪與大甲溪之間,因地理關係帶來豐富水源,再加上排水良好土壤肥沃,終年都是適合農作物的栽培。農作物以花卉、梨、柿、釀葡萄酒、馬鈴薯、稻米為主。農戶約佔全鄉戶數的百分之四十,耕地面積佔全鄉的百分之五十六。為典型之農業區,農作物以花卉、梨、柿、釀葡萄酒、馬鈴薯、稻米為主;花卉種類繁多,梨、柿、葡萄露更名聞遐邇,有口皆碑。
  后里區月眉山附近社區的人生活樸實、勤懇努力,相較而言,也比較多特殊境遇的家庭,在月眉國小和內埔國小校內屬於弱勢家庭,及在學習和認知上較弱勢的學童有二百五十位,約占全部學生人數的十分之一強。
  二〇〇九年時,后里區人口總數約五萬四千人,當地的教會(包括聚會所和天主教堂)主日禮拜總人口數還不到三百人,占全部人口數還不到百分之一,可說是音福沙漠中的沙漠。
  生於基督教家庭黃信吉牧師夫婦,信接受神的感召──「主的靈在我身上,因為祂用膏膏我,叫我傳福音給貧窮的人;差遣我報告:被擄的得釋放,瞎眼的得看見,叫那受壓制的得自由,報告神悅納人的禧年。」(路加福音41819節)──由教會機構台灣基層福音差傳會差派到后里,新開拓的「眉山基督教會」。
   黃信吉牧師來自台南基督教世家,是台灣教會界名人黃彰輝的姪子,曾經在鄉福、世界展望會、伊甸基金會、基隆通化教會等教會及機構服事,具有豐富的社工經驗,善於和地方仕紳作朋友建立良好的互動關係。
  高悉音師母來自高雄基督教世家,有豐富的兒童教育經驗,二十多年的教學經驗,曾經當過幼稚園老師,更具備有音樂素養。,認識兒童的強項和弱點,不應放棄學得慢或成績不理想的學生,但不等於縱容學生,或過分避免傷感情,而是應因材施教。來自福音的滋養,高悉音師母的牧者心腸和教學素質,對付調皮的孩童很有一套。
  黃信吉牧師夫婦蓽路藍縷開拓新會教,二〇〇九年二月初,高雄浸信會文化堂,及以優惠價格購得的傢俱,以一大一小的卡車送到眉山教會,有了基本的物資,讓眉山教會開始能夠運作。
  
  找回眉山教會的第一批羊

  二〇〇九年三月正式眉山教會開始運作,在月眉國小校長王淑緩介紹下,發現有許多聰明伶俐的孩童,只因為家庭環境的關係,不能獲得適度的關懷與照顧,無法有效學習,放學後就四處趴趴走,到累了才回家,也不知道跑去何處。
  黃信吉牧師夫婦為彰揚上帝的愛,給這些孩子有個舒適環境,眉山教會於三月十二日開始,每周四、五開始進行課後陪讀事工,先給最需要的三個家庭的五個小孩。
  陪讀事工初期,眉山教會沒有任何人手,所有的事都得親歷親為,由黃信吉牧師親自教導,解答學校課業上的疑惑;高悉音師母則拿出自己的絕手活,教兒童們玩樂器彈鋼琴。
  得到福音的滋養,孩子們的生命得到認同,漸漸地喜歡上了教會,雖然高悉音師母很兇,不斷地對孩子提出各種要求和生活規範,但孩子卻更喜歡上教會。不知是為什麼原故會發生這樣的變化,總之高悉音師母把它稱為上帝的恩典。
  校方看到了學生顯著的變化,有了成效眉山教會和學校就更為密切的交流與合作,校方協助介紹許許多多的學生,而黃信吉牧師夫婦則四處找尋社福資源,希望能給更多特殊境遇的孩子良好的環境,提供一個陪伴照顧的環境;讓弱勢家庭的小朋友可以安心成長。讓他們感受到上帝的恩典,沐浴在上帝的恩典中。

  走出幽暗的生命

  世間的苦說不盡,也因為有這些苦,讓教會的事工得以推展,然而孩子除了教會的生活外,更需要家人之間的溫暖互動。課輔班的成效越來越好,彌補了家庭教育的不足,成為學校倚重的對象。
  一日,眉山國小校長王淑暖又推介一個學生肯肯,來到月眉教會弱勢家庭兒童課後陪讀班。剛到陪讀班時,肯肯防衛心很重,不易接納新朋友。同學不小心碰他一下,肯肯就翻臉,不然就生悶氣,脾氣暴躁,且常和同學打架。
  肯肯(化名)三歲時,爸爸忠明和同居女友分手,自此忠明獨力撫養兒子。沒有母親的呵護,爸爸工作常常要忙到很晚,有時還會喝酒喝到不醒人事。肯肯小時候沒人照顧,總是被關在家中到處亂爬,肯肯是否有吃東西,可能只有天知道。
  原本在月眉育樂世界從事水電維修的忠明,在清理園區滑水道時,不慎從高處摔下,頸椎受創,雙眼劇痛。數月後,忠明左眼裂孔性視網模剝離。醫生說:「拖太久了,必須開刀,但沒把握治好,成功率只有一半!」同年九月進行左眼複雜性玻璃體切除手術,但自此視力變得很差。
  肯肯是單親爸爸忠明的沉重負擔,忠明不太擅長兒童管教,少了溫柔的一面,完全是斯巴達的教育觀,凡事只有不斷要求到最高標準,以嚴厲的態度對待肯肯,只要犯下小小的錯誤,忠明就馬上拿起棍子打肯肯,然後再罰肯肯半蹲和伏地挺身。
  忠明曾向朋友表示說:「肯肯沒有母愛,個性偏差,教起來特別辛苦。以前肯肯媽媽還在時,夫妻兩一個扮黑臉、一個扮白臉,還比較容易,但現在我身體不好,又要工作,又要照顧肯肯,壓力實在很大。」
  隨著肯肯年齡長大,情感上失去了任何的依護,孤伶伶地只能靠自己,頑強倔強脾氣對面對不合理的管教。不論忠明如何痛打肯肯,肯肯總是不服輸,即使被打的在痛,也從不喊苦,打過後依然故我,絲毫無妥協改變之意。
  在高悉音師母耐心陪伴肯肯,除了課業上的輔導外,還有生活上細節和情感上的照顧,要求肯肯每天讀聖經和背兩節經文。
  在愛的滋潤一學期後,肯肯不僅成績進步,也改掉火爆脾氣,在同學也都可以和肯肯開玩笑了。
    原本對兒子肯肯無能為力的忠明,眼看兒子脫胎換骨改變,真的非常感謝眉山教會的努力付出。忠明特別高悉音師母向懺悔說:「心裡有說不盡的感謝,在我最困難的時候,教會和救助協會全力幫我,連我一直引以為憾的父子關係也改善了許多。我已經很久沒打他了,以後應該也不會了。」
  那年忠明父子一起在教會受洗。信主後忠明為答謝主的恩典,不但熱心為教會進行各樣修繕,也戒酒、戒檳榔、戒煙。忠明說:「那真是段不堪回首的日子,幸好有黃牧師和師母一路陪伴,我們父子才能重新做人!」
  眉山教會的付出,得到社區和學校的高度讚同,家長們口耳相傳,學校不斷推介學生,從原本的二位學生暴增到三十多位學生。
  許許多多來自單親、隔代教養、隔二代教養(曾祖母)、新住民、低收入戶以及父母在監服刑的家庭的孩子來到眉山教會弱勢家庭課輔班,每個孩子家中都有一本本的說不完的血淚帳。
  高悉音師母林林總總的安排,總是希望可以給這些孩子最好的照顧,穩定家庭的狀況,提昇家庭父母的職能。
  然而客觀的現實,總是令人沮喪。位於都市中心的邊硾地帶,要幫孩子們找一個適合具有教學專業,又有心付出的課輔老師極為不易,好不容易陪育出來的人,不是要到外去地找工作,就是要到遠方讀書,眼看當時任教的課輔老師在暑假後就要離開了,少了可以支應的人力,教會的弱勢家庭課輔班勢必受到嚴重波及,高悉音師母心中卻沒有新老師的譜。
  除了課輔陪讀老師不好找外,學生數量暴增,每天食材支出也是非常可觀,每當遇到天災時,食物價格總是上漲到難以承擔,眉山教會無法提供給孩子們均衡的飲食,二一二年的暑假有一個多月的時間,都以木瓜當作主食,孩子們叫苦連天,高悉音師母也心疼不已。大環境不好,許許多多的大機構募款都不易,何況是小小的教會呢?

  面對這些情況,高悉音師母只能仰望全能的主……..

2015年6月25日 星期四

客答錄:2.蔬菜的營養價值?

  要說明自然農法的蔬菜價值,莫過於膨風茶,膨風茶又稱東方美人茶。
東方美人茶採收必須在炎夏六、七月,農曆芒種至大暑間,即端午節前後10天,茶樹嫩芽經茶小綠葉蟬(小綠浮塵子)吸食後長成之茶芽,稱為「著涎」的茶菁,茶葉品質的好壞決定在「著涎」的程度。
(吸食茶樹嫩芽的小綠葉蟬/圖選自網路)

  東方美人茶獨特的熟果香和蜂蜜香氣,來自小綠葉蟬的叮咬而產生,因而茶園若要吸引小綠葉蟬群聚,那就絕對不能噴灑任何殺蟲農藥。
  影響人體健康最重要的是植物的二次代謝產物,二次代謝產物(英語:Secondary metabolites,又稱為次生代謝物、次級代謝物)是不直接涉及到生命正常生長、發育或繁殖的有機化合物。不像初級代謝產物,缺少次級代謝產物不會導致立即死亡,但是在長期看來,會損傷生物的生存性、繁殖力或美學性,或者一點也沒有明顯的改變。次級代謝產物常被限定在系統發生學群體中的一個小系列裡。次級代謝產物在植物防被食防衛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人類利用次級代謝產物作為藥物、調味品或消遣類藥物。細菌利用抗生素來和周圍的細菌合作和溝通,常常次級代謝都發生在細菌成長期之後的固定期(stationary phase),而人類使用提煉出來的抗生素做藥物。
  明道大學陳世雄教授的印度籍博士生Amit Kaserwani研究發現,有機栽培的鳳梨和胡蘿蔔,因為沒有農藥驅蟲殺菌,作物必須生產二次代謝產物,保護自己,免於病害、蟲害之傷害。所以不管是蘋果酸、酒石酸、草酸、維生素C的含量都高於化學栽培生產者。
  明道大學鐘仁彬教授的研究也發現,藥用作物虎仗的組織培養過程,如果沒有照射紫外線,就不容易形成重要的有效成分 ──白梨蘆醇。但是經過紫外線照射刺激,白梨蘆醇含量增加三倍。

  在自然農法下所種植的蔬菜,有著豐富的生態系,各生命間互相吞噬與制衡,作物為了生存,不斷地誘發出作物的二次代謝物,這樣的蔬菜最具有富豐的養營,也是最值得挑選的蔬菜。(文/施朝祥)

2015年6月17日 星期三

客答錄:1.農藥洗的掉嗎?

友善土地農法客答錄

  長久以來,客戶有些疑問,為什麼要支持友善土地農法的蔬菜?友善土地農法的菜價格合理嗎?等多項疑問,在此以客答錄的方式來回答

1.農藥洗的掉嗎?

  用清水洗除農藥,具有心理效果
  中小學校中常進行的「芹菜紅墨水實驗」,正說明了農藥其實是洗不掉的。
「芹菜紅墨水實驗」圖/選自網路)

想要知道如何清除農藥問題,就要先了解農藥的種類,農藥可分為觸殺型和系統型兩種,觸殺性農藥是直接噴灑於作物表面,有一部分會滲透葉面臘質表層;而系統性農藥則是經由植物表面、氣孔、根部吸收,進而均勻分布於整株作物中。
行政院農委會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翁愫慎,經以實際田間施藥後隔三至七天採收之蔬果加以試驗,結果顯示任何清洗方法都只能去除殘留於表面上的農藥殘留,其效果不會比水洗的效果好。
以清潔劑清洗蔬果,必須注意其使用濃度及可能造成之二次殘留,因此強調清洗蔬果者,其組成成分大部分為天然或可食用之清潔劑,使用濃度在0.1%0.5%之間。用鹽水清洗即是將食鹽當天然之清潔劑,可以避免擔心清潔劑殘留,但其清洗效果和上述水洗者類似。加氯或輕硫酸雖可增加清洗效果,但會破壞蔬果的組織,影響風味,不值得推廣。部分消費者認為買回的蔬果放置一段時間再食用可減少農藥殘留。其實植物採收後其體內分解農藥之酵素活性大幅下降,對減少農藥殘留無顯著效果,反而失去新鮮蔬果之鮮美及營養價值,很不值得。

  在台灣用水這麼吃緊的情況下,加工用水洗滌或是用各式各的清洗用具洗滌,並不是很環保,如果加上這些處理的工序和資材,其實費用也不會比買有機蔬菜低廉,而且對土地是更大的傷害

2015年6月15日 星期一

瓜藤爬上屋頂了!

  眉山教會孩子們的屋頂菜園,成為一個實驗的場所,師母在上面種了冬瓜、絲瓜、大黃瓜、菜豆。
  也算是無心插柳,把各式各樣的瓜果類蔬菜給種在水耕裡,沒想到會長大,而且還爬在木架上遮陽。
  對師母而言,試試看不同的品種,好玩的遊戲,沒想到竟然成功了!
  讓孩子們的餐桌上,又多了幾道自己種的菜。





2015年6月9日 星期二

小農經濟現代變遷:東勢果農的商品化之路(六)

1.     甜柿:老農黃清海的試驗與推廣

柿子可分澀柿和甜柿兩種。台灣原來只有澀柿,1974年和平鄉農會從日本引進甜柿,可是試種效果不彰,不具商業價值。當時最大的問題是台灣的風土條件與日本不同,田間管理方式無法照單全收。一些農業學者找來日本文獻照本宣科,往往鎩羽而歸,不但生理落果嚴重,甚至找不到合適的採收時間[1]
                                                                         (圖選自網路)
        黃清海本來也種植橫山梨,眼見1970年代後橫山梨失去前景,不免尋思其它出路。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他得到試種甜柿的機會,最後發現可以通過「環狀剝皮」強迫果樹結果,而且只要勤奮疏花就可以增大果實,大喜過望下,遂逐漸擴大甜柿的規模。此後他不斷摸索田間管理的方式,改善了甜柿落果嚴重的毛病,並且發現在果實八分熟時採收最為妥當,就這樣一步步掌握了適宜台灣風土的甜柿栽培方法。
1987年黃清海成立了全台灣第一個「甜柿產銷班」,標示著甜柿的栽培技術即將跨過商業量產需求的門檻。這時黃清海等甜柿農仍舊面臨著兩大挑戰,首先是栽培技術尚未成熟,其次是甜柿市場知名度不高。為了克服眾多瑣細的技術難題,產銷班積極與農業學者聯繫,不斷更新種植技術和管理方法,還屢次邀請日本甜柿專家來台示範栽培技術,吸引四方農民蜂擁觀摩,一時間蔚為風潮[2]。他們還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數度前往台北推廣甜柿,打開了市場能見度。在他們的努力下,甜柿一躍而成收購價一斤200元的高級果品,種植面積飛速擴張,甚至在一些地區排擠了高接梨[3]
甜柿從原本水土不服的舶來品,一步一步成為東勢最重要的高經濟作物之一,中間花費了將近二十年的時間。只有類似黃清海這樣不願或無法拋棄土地的平凡小農,才有可能願意投注數十年光陰,憑藉其對於土地的熟悉以及改善家計的熱望,鍥而不捨地找出適宜台灣風土的甜柿田間管理方式。無論專家學者還是營利企業都難以做到這點。
2000年以後,隨著種植面積不斷擴張,甜柿也面臨生產過剩的問題。過去不曾遇過的病害、蟲害開始流行。農民除了不斷引進新品種的甜柿[4],不斷改良栽培方式,似乎也別無他法。



[1] 訪談紀錄(150111)。
[2] 黃清海(2004)。取自甜柿栽培技術與經營管理研討會專輯。以及訪談紀錄(150111)。
[3] 由於台灣消費者尚無食用甜柿的習慣,一開始甜柿每斤收購價格不過20元,只比澀柿高2元(黃清海,2004281)。為了打破這個僵局,黃清海的產銷班在地方政府支持下,數度前往台北等都會地區舉辦展售活動,甚至規範產銷班員親至超市推廣試吃。為了改變消費者認為柿子與酒、海鮮相剋的刻板印象,農民一邊喝酒一邊賣甜柿,同時不斷鼓吹消費者大膽啃食這種毋須剝皮的柿子。一旦「新品種」的形象成功與澀柿的傳統印象區隔開來,甜柿的市場行情拔地而起,一躍而成每斤150200元的高級果品,特極品甚至每斤上探300元。
[4] 為了在低海拔區域種植甜柿,一些新的品種引進台灣,經過各地農民反覆地試驗之後,逐漸形成高海拔種植「富有甜柿」、中海拔種植「次郎甜柿」的格局。此外,隨著甜柿產量日增,能夠控制授粉提早結果的「花御所甜柿」,也受到希望實施產季調節的農民歡迎。

2015年6月7日 星期日

賣菜了!

  眉山教會的弱勢孩童的屋頂菜園,開始賣菜了!
  



  賣菜其實不賺錢,但是讓更多人瞭解到孩子和協會的用心,才是最重要的事!
(文/施朝祥)

農地不用來種田,那要做什麼? 回應藍委陳超明「難道農民只能種田,土地漲一點都不行嗎?



公民記者 杜憶如
  農委會原擬修正「農業用地興建農舍辦法」,限制必須具備農民身分才能興建與買賣農舍,然而此舉立刻引發朝野立委反彈,反彈之表面說法主要有二:一、農地炒作與農舍濫蓋情事只發生在北部,不能因北部特殊狀況而「殃及」南部;二、根據《農業發展條例》基本精神,自然人只要農地農用就可蓋農舍,現在若要重新定義農民身分,將造成農地價格崩盤,連帶衝擊農民使用農地貸款的價格。
  在台灣,糧食自給率在短短數十年間,從超過百分百到目前僅達三成餘,彼立委諸公們豈不知糧食自給率事涉糧食主權,屬於國家安全的重要範疇?朝野立委宣稱南部「沒有」農地炒作與農地濫蓋的問題,我們只能表示此說法昧於現實,並且,在可見的未來,當北部可炒作之農地越來越少,南部就會越趨嚴重。如果,農地炒作與農舍濫蓋就是不合理的,那麼全國一體適用此原則,又何錯之有?
  其次,民國八十九年《農業發展條例》修法之後,從「農地農有、農地農用」的政策方向轉為「放寬農地農有、落實農地農用」,意即,農地承受人不必再限制為「農民」,而落實農地農用也僅僅是口號一句,因為根本沒有監督機制!換句話說,想要享受免增土地增值稅、遺產稅、贈與稅等福利,你不必是農民,即便你不擔負糧食生產的社會公共責任,只要你夠有錢,就可以買下農地,享受閒居於農舍的小資產階級情調!猶記當年蘇嘉全的農舍事件沸沸揚揚,現在,又是過眼雲煙~
  國民黨立委陳超明說,「難道農民只能種田,土地漲一點都不行嗎?」,民進黨立委陳明文表示,「法令若修,導致農地價格也都降下來,影響農民貸款,全國農民都惶恐!」,民進黨立委蘇震清說「限制農民的資格身分,會造成農地價格崩盤,連帶衝擊農民使用農地貸款的價格」……
  如果農地是用來生產糧食、提高糧食自給率的,那麼農地不需要被炒作或漲價;如果農民高齡化是台灣農業危機,那麼炒作農地只會使想要務農的青年更加望之怯步。並且,與其擔心農地價跌衝擊農貸價格,倒不如認真思考,為什麼農民辛苦忙碌日復一日,卻竟會陷入不貸款、不負債就無法過活的困境?思考我們的農業政策到底出了什麼問題,恐怕才是朝野立委們更應該要做的功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