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26日 星期一

你呷飽未?希望所有人都能好好吃飽飯

(文/吳小胖)
  最近,每天早上除了去田區看水量控制外,便是規劃明年度的運作模式,當想著怎麼讓人活在農村裡,便覺得這件事情真的無比困難。
  像大埤鄉南和社區的無毒酸菜,他們真的很努力去學習資訊,然後才能知道怎麼進行有機栽培,但其實全台灣最早進行有機栽培的區域呢?是在花蓮縣的富里鄉,幾乎農友無論進行有機或者慣型,都幾乎嘗試過無農藥無化肥的栽培。
  我們總得有些量化上的分析以及瞭解,全台灣的耕種者,每位平均耕地是0.7公頃,所以在低利耕種的水稻種植下,台灣農民除非大量棄耕,否則是沒有存活的可能,即便栽種產量極高的台南11號。而富里的農民,每人平均耕地是在1.7公頃左右,即便種植較高收購價格的有機水稻,仍舊在計算上,單倚賴目前的產銷結構是難以存活的。
  這也是那些所謂「文青別鬼扯」裡頭,所批評的文青為甚麼仍舊進來農村的理由,因為現階段的產銷結構裡頭,沒有大面積的種植,或者種植很特化的種植作物,並且建立產銷模式,是無法存活的。
  但文青的確有文青的問題,例如他們多半採行了一種故事行銷模式,然後接著你就會發現那些傳統農業行銷的專家們,變本加厲地繼續挖取任何關於故事,那無須農業,也無須產物品質,只需要故事,並且掛上許多看來煩人的噱頭,許多生產者隨後也開始這樣說著,返鄉、拋棄高薪、青農、生態理念、食安問題以及健康問題,於是一個又一個原本帶有複雜深度的課題,被這樣曲解成扁平而貧乏的故事,是啊,超級無聊的。
  這段時間,在這邊聽著各個在地有機農友談論他們的生產與生活,三十年淬煉的時光,他們開始談論各式有機種植的方式,並且品頭論足地探討著各式農法的概念,從KKF到綠生農法,並且用自己的語彙,把這些作物的生長知識,用一些平民的語彙講述,如同我的表哥一樣。
  這些東西,或許對於消費者很難懂,但那些東西才是對於農民很實在的故事,很多人都說,要從消費者的立場來想,但其實更重要的,如何讓消費者與生產者更靠近點的方式,不是單單透過網路訂購,而是讓消費者更理解生產的故事啊。
  很多消費者通常都說,一等米最好吃,但其實並不是啊,這些CNS所訂定的等次標準,只是在說外觀的好看程度與否,你一等的米,大概就有至少兩成以上的白米,在篩選的過程中被淘汰,僅僅只因重量或者外型問題啊。
  但米要好吃與否,看的是食味值以及白米香氣的判定啊,而且更重要的,是如何進行煮飯這個環節。除了農地現場的努力,更需要餐桌現場的努力,否則並沒有任何的意義。
  我其實蠻討厭談論農民的可憐,半年賺一次跟每月賺一次,本來就會產生不一樣的存活方式,農民的窮苦是政策體制上造成的弱勢,但農民哪裡又該需要被同情,都是一樣的生存,也都一樣的驕傲。
  使用友善環境的耕作方式,絕對也可以種植出最好吃的米飯、玉米、蔬菜以及水果,只是需要繼續探討著肥培、作物生長原理、耕作細項修正以及病蟲害防治等環節,你呷飽未?我只希望,所有人都能好好吃飽飯,然後有時間煮煮飯。
  最後還是要推銷,這是我剩80包的白米,
  人係無食飯,就會無氣力做事。
  每公斤150元,五包以下運費自付。如有需要,請聯絡吳其融先生,0909-179416,感謝訂購的朋友,我們想辦法讓人活在農村,並且驕傲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