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2日 星期四

弱勢孩子們的屋頂菜園!(三)

  種菜體驗活動

  吉祥希望每個人都至少會種一些菜,除了自己種的菜吃起來特別可口和安心外,更可以瞭解作物的生長過程,還可以得到許許多多的樂趣與成就感,而且買菜時,也更能知道什麼是自己想要的菜,可說是一舉多得。
   為了推廣這樣的理念,吉祥特別為眉山教會弱勢家庭課輔班設計了「從種子到餐桌」的活動計劃,準備帶這群小朋友種植作物。
  引導青少年認識有機農業與學習建立正確飲食觀念,從一顆種子變成餐桌上的美味,要經過多少艱辛的旅程?從農事體驗等活動,從學習親近土地,建立人與土地密不可分的觀念。
  「從土地到餐桌」活動,落實有機生並倡議生態環境保育理念,讓孩子了解食物得來不易,才會珍惜每一份天然資源,這不就是一種無限大的食育嗎?培養孩子對土地的依戀,尊重勞動者的謙卑,希望孩子透過親自整地、播種、施肥到最後收割,從一連串的農地體驗活動,了解食物生產歷程,感受土地與人的情感連結,感謝農人為台灣生產作物付出的辛勞。
  將教育場域拉出教室以外,慢慢增加孩子的學習能量。帶動更多年輕族群
實踐有機生活,喜愛親近農業、重視大自然環境保護的重要性。還給在地農人一個安全、穩定、信任的生產空間,為振興有機農業盡一份心力。歡迎和我們一起到田裡,體驗和土地親密接觸的感動!

  不憑空想像的食育

  食育概念不只是課本中提到的食物的營養成份,或是如何挑選食材、如何均衡飲食而已,它所包含的範圍,更可追溯到一顆種子的由來,所謂「藏種於農」的適地適種,從土地作物出發,發展出與環境生態的合諧共處,進一步談到食物帶給人們的種種消費觀、價值觀,這些公共議題,都是讓孩子思辨的最佳題材。
  當大家只把食品安全列為焦點新聞時,常忽略國家的農業發展,若沒有受到經濟、教育、政治的有力支持及後盾,哪來能量提供安全糧食?當老師帶著孩子在太陽下觀察、耕種,看著什麼叫做「飽滿的金黃稻穗」時,當食物的生產歷程真正與孩子接觸時,感動才會發生,教育才有力量,食育才能扎根!
  也許你沒聽過食育,也許你對食物要求標準很低,但不能否認,吃在地絕對比吃進口更新鮮,絕對不會希望在地小農,被進口食品壓到沒有生存的空間當孩子能親自觀察,台灣土地也能種出品質優良的作物,體會一口小小食物卻蘊含著糧食看不見的爭奪戰,他們就是未來食育的小小尖兵了。
  二一三年十月十日,眉山基督教會課輔班學生一早就到達農場,那日有點小雨,但孩子們仍然快樂地在農場中玩,在農場教師阿英姐的指導下,學生們大家興高采列的種菜(見圖)。



  原來在還沒有到達農場前,大伙認為學生們會對牛糞產生排斥,但發現並沒有任何學童有排斥的狀況。小朋友們各盡其能地使用捶手可得的各項工具與容具,有人用肥料袋裝牛糞肥、有人用塑膠籃裝牛糞肥、有人用二塊塑膠地板夾牛糞肥…….
  學生們高興地耍玩,認真地種菜,小心翼翼地澆水,深怕不小心踩到菜苗的樣子甚是感動。
  有些學生互相較勁地比賽、有些學生們感受娛悅地發出笑聲。也有些學生們,不願相信這是美好的一刻,將其視為苦途地在一旁觀看著不敢動手,在幾經催促與利誘後勉強動一下。
  高悉音師母指著螢螢向吉祥說:「那女孩真是很特殊,說到讀書好像要他的命,可是拿起鋤頭幹活,卻精神百倍。」高悉音師母又指著另一個小學四年級的孩子說:「這孩子很有工藝的天份,不論什麼事,他都會自己想法子解決並研究創新手法。」

  第一次的種菜活動基本上算是成功,但是有個意外的小插曲,就是有個學生不小心把騎車掉進水溝中。而且考量到每次進行如此大型的活動,動員的成本極高,而且學生的體驗不深刻,吉祥又研究了另外的體驗教育方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