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27日 星期六

弱勢孩子們的屋頂菜園!

  捉昆蟲,是件充滿鬥智樂趣的遊戲!孩子們正全神貫注地觀察著蚱蜢的動向,在蚱蜢毫無防備下,那孩子突然伸出手把蚱蜢給逮住了。
  不久後,幾個孩子互相分享捉到蟲子的成果,有孩子強調自己抓到的蟲子是最大隻的、有些孩子強調自己抓到的是最難得的、有些孩子強調自己抓到的是最美得的、有些孩子強調自己抓到的是最多的……
  孩子們彼此炫耀著自己的功勳,就這麼地過了一個快樂的下午時光。
  這些孩子都是台灣基層福音差傳會眉山教會高悉音牧師娘的心肝寶貝,牧師娘看著他們在教會旁的雜草堆中抓蟲、丟石頭,這些孩子們雖然找到了樂子,但總有些婉惜,似乎有些什麼不足之處。
  


  開拓眉山教會
  
  台中市后里區隔大安溪,和苗栗縣相接;南隔大甲溪,與神岡區、豐原區相臨;西連月眉山與外埔區為界;東以埤頭山與東勢鎮為鄰,可真是個擁有好山好水的好地方,自成一格的天然環境,與別具特色的地理人文環境。后里區古稱「 內埔」,屬於土著拍宰海族(Pazeh)岸裡舊社群之地域,後因與屏東縣內埔鄉同名,改以轄內最大聚落「后里」為名。后里本名後里,意指開發初期漢人創建村落於麻薯舊社的背後,即代表後庄的意思。
  后里區地處台灣的中部,海拔一百至三百公尺間,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的範圍,由於地理環境得天獨厚,年平均氣溫在22度左右,氣溫及相對濕度均等,位於大安溪與大甲溪之間,因地理關係帶來豐富水源,再加上排水良好土壤肥沃,終年都是適合農作物的栽培。農作物以花卉、梨、柿、釀葡萄酒、馬鈴薯、稻米為主。農戶約佔全鄉戶數的百分之四十,耕地面積佔全鄉的百分之五十六。為典型之農業區,農作物以花卉、梨、柿、釀葡萄酒、馬鈴薯、稻米為主;花卉種類繁多,梨、柿、葡萄露更名聞遐邇,有口皆碑。
  后里區月眉山附近社區的人生活樸實、勤懇努力,相較而言,也比較多特殊境遇的家庭,在月眉國小和內埔國小校內屬於弱勢家庭,及在學習和認知上較弱勢的學童有二百五十位,約占全部學生人數的十分之一強。
  二〇〇九年時,后里區人口總數約五萬四千人,當地的教會(包括聚會所和天主教堂)主日禮拜總人口數還不到三百人,占全部人口數還不到百分之一,可說是音福沙漠中的沙漠。
  生於基督教家庭黃信吉牧師夫婦,信接受神的感召──「主的靈在我身上,因為祂用膏膏我,叫我傳福音給貧窮的人;差遣我報告:被擄的得釋放,瞎眼的得看見,叫那受壓制的得自由,報告神悅納人的禧年。」(路加福音41819節)──由教會機構台灣基層福音差傳會差派到后里,新開拓的「眉山基督教會」。
   黃信吉牧師來自台南基督教世家,是台灣教會界名人黃彰輝的姪子,曾經在鄉福、世界展望會、伊甸基金會、基隆通化教會等教會及機構服事,具有豐富的社工經驗,善於和地方仕紳作朋友建立良好的互動關係。
  高悉音師母來自高雄基督教世家,有豐富的兒童教育經驗,二十多年的教學經驗,曾經當過幼稚園老師,更具備有音樂素養。,認識兒童的強項和弱點,不應放棄學得慢或成績不理想的學生,但不等於縱容學生,或過分避免傷感情,而是應因材施教。來自福音的滋養,高悉音師母的牧者心腸和教學素質,對付調皮的孩童很有一套。
  黃信吉牧師夫婦蓽路藍縷開拓新會教,二〇〇九年二月初,高雄浸信會文化堂,及以優惠價格購得的傢俱,以一大一小的卡車送到眉山教會,有了基本的物資,讓眉山教會開始能夠運作。
  
  找回眉山教會的第一批羊

  二〇〇九年三月正式眉山教會開始運作,在月眉國小校長王淑緩介紹下,發現有許多聰明伶俐的孩童,只因為家庭環境的關係,不能獲得適度的關懷與照顧,無法有效學習,放學後就四處趴趴走,到累了才回家,也不知道跑去何處。
  黃信吉牧師夫婦為彰揚上帝的愛,給這些孩子有個舒適環境,眉山教會於三月十二日開始,每周四、五開始進行課後陪讀事工,先給最需要的三個家庭的五個小孩。
  陪讀事工初期,眉山教會沒有任何人手,所有的事都得親歷親為,由黃信吉牧師親自教導,解答學校課業上的疑惑;高悉音師母則拿出自己的絕手活,教兒童們玩樂器彈鋼琴。
  得到福音的滋養,孩子們的生命得到認同,漸漸地喜歡上了教會,雖然高悉音師母很兇,不斷地對孩子提出各種要求和生活規範,但孩子卻更喜歡上教會。不知是為什麼原故會發生這樣的變化,總之高悉音師母把它稱為上帝的恩典。
  校方看到了學生顯著的變化,有了成效眉山教會和學校就更為密切的交流與合作,校方協助介紹許許多多的學生,而黃信吉牧師夫婦則四處找尋社福資源,希望能給更多特殊境遇的孩子良好的環境,提供一個陪伴照顧的環境;讓弱勢家庭的小朋友可以安心成長。讓他們感受到上帝的恩典,沐浴在上帝的恩典中。

  走出幽暗的生命

  世間的苦說不盡,也因為有這些苦,讓教會的事工得以推展,然而孩子除了教會的生活外,更需要家人之間的溫暖互動。課輔班的成效越來越好,彌補了家庭教育的不足,成為學校倚重的對象。
  一日,眉山國小校長王淑暖又推介一個學生肯肯,來到月眉教會弱勢家庭兒童課後陪讀班。剛到陪讀班時,肯肯防衛心很重,不易接納新朋友。同學不小心碰他一下,肯肯就翻臉,不然就生悶氣,脾氣暴躁,且常和同學打架。
  肯肯(化名)三歲時,爸爸忠明和同居女友分手,自此忠明獨力撫養兒子。沒有母親的呵護,爸爸工作常常要忙到很晚,有時還會喝酒喝到不醒人事。肯肯小時候沒人照顧,總是被關在家中到處亂爬,肯肯是否有吃東西,可能只有天知道。
  原本在月眉育樂世界從事水電維修的忠明,在清理園區滑水道時,不慎從高處摔下,頸椎受創,雙眼劇痛。數月後,忠明左眼裂孔性視網模剝離。醫生說:「拖太久了,必須開刀,但沒把握治好,成功率只有一半!」同年九月進行左眼複雜性玻璃體切除手術,但自此視力變得很差。
  肯肯是單親爸爸忠明的沉重負擔,忠明不太擅長兒童管教,少了溫柔的一面,完全是斯巴達的教育觀,凡事只有不斷要求到最高標準,以嚴厲的態度對待肯肯,只要犯下小小的錯誤,忠明就馬上拿起棍子打肯肯,然後再罰肯肯半蹲和伏地挺身。
  忠明曾向朋友表示說:「肯肯沒有母愛,個性偏差,教起來特別辛苦。以前肯肯媽媽還在時,夫妻兩一個扮黑臉、一個扮白臉,還比較容易,但現在我身體不好,又要工作,又要照顧肯肯,壓力實在很大。」
  隨著肯肯年齡長大,情感上失去了任何的依護,孤伶伶地只能靠自己,頑強倔強脾氣對面對不合理的管教。不論忠明如何痛打肯肯,肯肯總是不服輸,即使被打的在痛,也從不喊苦,打過後依然故我,絲毫無妥協改變之意。
  在高悉音師母耐心陪伴肯肯,除了課業上的輔導外,還有生活上細節和情感上的照顧,要求肯肯每天讀聖經和背兩節經文。
  在愛的滋潤一學期後,肯肯不僅成績進步,也改掉火爆脾氣,在同學也都可以和肯肯開玩笑了。
    原本對兒子肯肯無能為力的忠明,眼看兒子脫胎換骨改變,真的非常感謝眉山教會的努力付出。忠明特別高悉音師母向懺悔說:「心裡有說不盡的感謝,在我最困難的時候,教會和救助協會全力幫我,連我一直引以為憾的父子關係也改善了許多。我已經很久沒打他了,以後應該也不會了。」
  那年忠明父子一起在教會受洗。信主後忠明為答謝主的恩典,不但熱心為教會進行各樣修繕,也戒酒、戒檳榔、戒煙。忠明說:「那真是段不堪回首的日子,幸好有黃牧師和師母一路陪伴,我們父子才能重新做人!」
  眉山教會的付出,得到社區和學校的高度讚同,家長們口耳相傳,學校不斷推介學生,從原本的二位學生暴增到三十多位學生。
  許許多多來自單親、隔代教養、隔二代教養(曾祖母)、新住民、低收入戶以及父母在監服刑的家庭的孩子來到眉山教會弱勢家庭課輔班,每個孩子家中都有一本本的說不完的血淚帳。
  高悉音師母林林總總的安排,總是希望可以給這些孩子最好的照顧,穩定家庭的狀況,提昇家庭父母的職能。
  然而客觀的現實,總是令人沮喪。位於都市中心的邊硾地帶,要幫孩子們找一個適合具有教學專業,又有心付出的課輔老師極為不易,好不容易陪育出來的人,不是要到外去地找工作,就是要到遠方讀書,眼看當時任教的課輔老師在暑假後就要離開了,少了可以支應的人力,教會的弱勢家庭課輔班勢必受到嚴重波及,高悉音師母心中卻沒有新老師的譜。
  除了課輔陪讀老師不好找外,學生數量暴增,每天食材支出也是非常可觀,每當遇到天災時,食物價格總是上漲到難以承擔,眉山教會無法提供給孩子們均衡的飲食,二一二年的暑假有一個多月的時間,都以木瓜當作主食,孩子們叫苦連天,高悉音師母也心疼不已。大環境不好,許許多多的大機構募款都不易,何況是小小的教會呢?

  面對這些情況,高悉音師母只能仰望全能的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