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19日 星期五

這才是農業首都該做的事!

  日前,本電子報團隊為推動「農業首都營養午餐食材在地綠色合作化契作」之計劃,專程拜訪雲林縣水林鄉公所主任秘書李明岳先生,一見面,李主秘便脫口,這才是農業首都該做的事!

  我們尚未答話,李主秘更直言,只要把農業博覽會三分之一經費用於我們正推動之「農業首都營養午餐食材在地綠色合作化契作」計劃,早已全縣普遍實施,成果顯著了!

  李主秘進一歩主張,雲林農業應優先滿足在地之食物需求而計劃性生產,有餘,才銷至外縣市。

  對於李主秘之讜論,我們百分百讚同,並呼籲李進勇縣長,勿再將公帑、行政資源、社會資源虛耗於毫無公共性、華而不實且僅具園遊會水平之農業博覽會了,過往,農業博覽會這類浪費踐踏民脂民膏而圖利金主、大小樁腳之活動,是國民黨之專利,詎料,蘇治芬縣長「青」出於「藍」了!

  懇盼李進勇縣長回歸「農業首都」之正辦正途,所謂「農業首都」絕非農業產值之首都,而是全台灣農業治理創新進歩之首都地位,而是提升台灣糧食自給率與保衛台灣糧食安全/食品安全之首都,而是以零休耕農地為目標之首都,而是追求全台灣綠色農業生產面積與密度第一之首都,而是追求旅外青年返鄉從事綠色農業人數全台第一之首都。


  如果,李進勇縣長於任期四年內,達成雲林縣每一所國中小營養午餐食材在地綠色合作化契作之金額佔50%以上,則李進勇縣長之農業治理政績,不但遠勝蘇治芬、張榮味及歷任縣長,於全台,也是居冠!賴清德與陳菊皆當謙恭來雲林考察取經!


若您有興趣收到人耕食共同體最新訊息,歡迎上人耕食臉書專頁。
給陳為廷參選立委之建議(一)

給李進勇縣長104年預算改革之建議(一)

  本電子報團隊最近正在研讀雲林縣政府農業處今明兩年之預算書,並倡議推動“公民審察雲林預算運動”,先審讀批判預算書,進而,提出預算透明化民主化之改革方案,再監察決算之執行。

  不可思議的是,雲林縣政府預算書竟未在網路公佈,至少本電子報團隊在網路上查無蹤跡,這明顯違法了<政府資訊公開法>,建議曾任法官、現為律師之李進勇縣長,應依法行政,儘速將雲林縣政府各局處之預算書毫無保留地上網,並且,預算書之編寫應力求讓縣民一目瞭然,縣民上網看預算書如看天書,仍是剝奪了縣民之知情權。

  如何讓縣民一目瞭然呢?建議李進勇縣長開記者會,公開徵求雲林縣預算書編寫改革之審讀志工,每一局處分別徵求至少一百名審讀志工,聚集開會審議各局處預算書,鼓勵歡迎其當場提出疑問、批評、建議,全程網路直播與有線電視台直播,才能迫令長期慣性僵化之公務員,非得結構性改革預算書之編寫格式、方式及內容。

  我們深信,李進勇縣長若實行此項預算改革,所獲讚譽必遠勝於柯文哲選前所公佈之“參與式預算”,柯文哲希望市民幫他砍預算,省出一百億,但柯文哲公佈台北市政府預算書之第一反應,很可能是大家齊聲訐譙,看預算書像看天書!市民看不懂預算書,看不見具體內容,如何能理性、有依據地砍預算?


  故而,預算改革,先務實走兩歩,一,完全透明化,二,徵求審讀志工以結構性改革預算書之編寫格式、方式及內容。


若您有興趣收到人耕食共同體最新訊息,歡迎上人耕食臉書專頁。
給陳為廷參選立委之建議(一)

2014年12月18日 星期四

營養早餐不該無條件免費,但須在地化

  在九合一大選前,公開支持桃園市長候選人鄭文燦之桃園縣教育產業工會,近日於其<教育桃源電子報>對桃園市長當選人鄭文燦選前提出國小免費營養早餐政策,公開提出質疑,要求鄭文燦三思而後行。

  我們同意<教育桃源電子報>之觀點,反對政策買票式之政見與政策,國小營養早餐不該無條件免費,但須在地化,即營養早餐之食材完全在地綠色生產。

  建議「農業首都」李進勇縣長開辦收費之國小營養早餐,食材百分百在地綠色生產:
一週至少一餐喝豆漿,以帶動雲林之黃豆/黑豆(台灣七成依靠進口)綠色復耕。
一週至少一餐飯糰,以擴大雲林有機米之生產面積。
一週至少一餐荷包蛋,以鼓勵青年投入人道飼養蛋雞。

營養早餐與營養午餐,皆是翻轉過去銷往都市/國外不確定市場為導向農業治理模式之政策槓桿與切入點,至望自許「專業有能力」之李進勇縣長能善加利用,勿重蹈蘇治芬縣長與國民黨農業慣性僵化政策之老路、覆轍。


若您有興趣收到人耕食共同體最新訊息,歡迎上人耕食臉書專頁。
給陳為廷參選立委之建議(一)

2014/12/16教育桃源電子報】
發信人:彭如玉  e-mailpjy5675@gmail.com 

【新聞短評】國小免費營養早餐政策,準市長請三思
/整理 王英倩(本會中央政策聯絡部主任)

桃園市長當選人鄭文燦選前提出國小免費營養早餐政策,縣府教育局初步估算,在不排富的條件下,全縣13萬名小學生一年約需編列6.5億的預算。監察院在2010年曾對教育部免費營養午餐等政策提出糾正(參見本會電子報),認為教育部編列29億的不排富營養午餐經費,卻無力提供經濟弱勢學生貸款的利息補助,不符合預算公平分配的原則。另據《商業週刊》統計,此次九合一地方選舉,所有縣市長候選人共提出378億的錢坑政見,老人假牙、幼兒補助、營養午餐都是熱門支票,但候選人沒回答的是「錢從哪裡來?」報導指出,全台各縣市財政缺口已逾3000億,每一筆舉債,都是向下一代借來的。選戰已經結束,桃園教育還有許多亟需改革之處,僅為討好選民的一次性消費政策是否要優先上路,身為地方首長應三思而後行。每位市民同時也是納稅人,眼前碗裡的免費午餐滋味雖好,卻不能不問自己,我們要留什麼在孩子的碗裡? 

參考文章: 〈九合一選舉,是誰在透支下一代的未來?(商業週刊1410)●●相關新聞●●

==========================================================
桃園國小免費營養早餐 估年需6.5.
自由時報2014-12-15
〔記者謝武雄/桃園報導〕桃園市長當選人鄭文燦開出國小免費營養早餐支票,縣府教育局已經開始對台北與新北市實施狀況進行了解。初步評估,若不排富,以每餐廿五元計算,一年所需費用為六.五億元,但如此預算不包括鮮奶,若需要鮮奶,預算還得加碼。
縣府教育局副局長林威志說,桃園縣有十三萬名小學生,以每年上課二百天計算,每餐廿五元,所需費用約六.五億元,但如此預算的營養早餐基本上只能有豆漿、稀 飯、饅頭與傳統早餐的菜樣,如果要加鮮奶,可以考慮每週二次,但這樣成本會增加約五元,預算將增加一.三億元,增加十元的話,預算則得增加二.六億元。
桃園縣目前有十所學校試辦營養早餐,涵蓋縣立高中、國中與國小,但這些學校都有中央廚房,且採使用者付費、學生可以自由參加,低收入戶、中低受入戶等弱勢為免費,費用由教育局對外募款,十所學校共有七六二人可享用免費營養早餐,每年所需費用約三八一萬元。
林威志指出,目前台北市、新北市的國小免費營養早餐,對象也只針對弱勢族群,包含低收入戶、中低收入戶與特殊境遇而無力支付餐費者,新北市也額外包含身心障礙者。
他說,台北市的營養早餐為納入現有的營養午餐系統辦理,也就是由學校中央廚房或鄰近學校的資源共享與盒餐工廠送餐等三種方式;新北市則為發放餐券,每份餐券卅元,學生可持餐券前往得標的便利商店挑選飲料與主食,飲料部分有鮮奶、米漿、豆漿等選擇。
林威志說,因鄭文燦有如此的競選承諾,教育局因此進行評估,但未來的營養早餐是否排富或加碼,使用餐券或者是傳統早餐,都仍有待市長上任後決定。
 

2014年12月17日 星期三

給陳為廷參選立委之建議(二)

  只要深入農村,必然發現,此篇報導之王婉璇是少數特例,普遍之真實是,六十歲以上老農才是農業生產之主力軍,而其子縱成家與老農同住,也受雇上班,不願當農耕之接班人!
  
  何以如此?老農的回答千篇一律,做農艱苦賺無食,今嘛少年仔誰願意吃苦?多數老農也不樂見子女返鄉接班,這說明,連老農自己之價值觀也「賤農」了!

  台灣資本主義化之過程,就是「賤農、鄙農、棄農、滅農」之過程,資本主義之界定,完全以產值之多少作為每一種產業之唯一衡估標準,而不論其對人民生活所具有之不可或缺性、經濟發展之基礎性及各種公共功用,也不論其對人民身心健康與後代子孫之生存環境所造成之破壞、污染、危害,產值才是硬道理,所以,不可或缺性排名第一、一切經濟發展產業基礎之農業,反因產值最低,而遭政府與社會共同地賤、鄙、棄、滅!

  這才是數十年來,各級政府強徵農地以大肆開發之根源,也才是苗栗大埔頑抗四戶被暴力挖土機毀奪農地家園,但其週遭之大部份農民、地主及已被徵收者卻「袖手旁觀」之根源!暴力挖土機之最高下令者,並不是劉政鴻,而是「賤農、鄙農、棄農、滅農」之資本主義體制。劉政鴻只是暴力手段粗劣、昧於形勢、信奉資本主義且唯利是圖之笨蛋政客而已!
  
  所以,建議陳為廷當選立委後,團結關注農業永續發展之農民團體、公民團體及學術團體,強悍推動「新重農主義」:

█重建農業是首要公共產業之地位,要求農委會每年編列一定金額以上預算,以電視劇、電影、漫畫、報導文學、紀錄片影展...等大眾宣傳方式,教育糧食安全、農業之不可或缺性與各種公共功用、農業永續發展之急迫性,並納入國民教育。


  █要求農委會制定在限期內,達成全台灣休耕農地為提高糧食自給率、復育農業生態、友善環境、引旅外青年返鄉、維護食品安全、嚴遵食物里程最小化原則之全面復耕計劃。

若您有興趣收到人耕食共同體最新訊息,歡迎上人耕食臉書專頁。

給陳為廷參選立委之建議(一)

棄空姐夢當農姐 正妹返鄉種有機

 農家女孩  七年級正妹王婉璇放棄空姐夢,到台東鹿野當有機農。(徐養齡攝) 農家女孩  七年級正妹王婉璇放棄空姐夢,到台東鹿野當有機農。(徐養齡攝)中國時報【徐養齡╱竹市報導】
七年級正妹王婉璇,甘願放棄西部的繁華生活及空姐夢想,遠赴百公里外的台東縣鹿野鄉當有機農夫,協助家族產品E化升級,雖然雙手長滿耕作留下的粗繭,卻是她緊抓夢想的小確幸,日前獲選百大有機青農,傳為地方佳話。
「這是我親手做的檸檬酵素,請嘗嘗看!」王婉璇13日隨台東縣府到新竹市巨城購物中心促銷農品,戴著斗笠的她難得略施粉黛,但因氣質脫俗、笑容親切,迅速成為會場亮點,很難想像她每天清晨5點起床耕作,全身沾滿泥巴回家的農夫生活。
「繁華攏是夢(台語)」,但要放棄五光十色的都會生活,改為極為辛苦的農耕生活,對現今年輕人而言可非易事。
「有付出才有收穫,我從不後悔。」26歲王婉璇畢業於嘉義大學森林暨自然資源學系,遷居台東2年多,她笑著攤開手上因久握鋤頭而長出的粗繭,驕傲地說「這是我的戰利品!」流露出農家女孩的天真氣息。
王婉璇說,她不怕吃苦,常隨手戴起斗笠,一身輕裝下田耕作,種鳳梨、芭樂、胡蘿蔔、檸檬等都難不倒她,甚至連後端的加工、包裝都親自打點。
她積極參與農銷事務,進修農改場種植、行銷、管理課程,帶著自家農品赴高雄、嘉義等地的消保會有機農夫市集促銷,對行銷自有一套見解的她,將父母的「老王有機農場」推出臉書頁行銷,業績扶搖直上,日前獲選農委會百大有機青農,辛苦獲得肯定。
王婉璇坦言,雖然偶而還是會想起與朋友唱歌、吃美食的夜生活,但台東好山好水的環境,及當地濃厚的人情味,讓她逐漸忘卻化妝逛街的都市生活,作息規律正常,也讓她健康加分。
體型修長的王婉璇身高167公分,曾積極為一圓空姐夢做足準備,但看到逐漸老邁的父母,每天仍彎腰下田,她因此下定決心,收拾行李從台中搭車遠赴東部,倉卒的決定讓不少好友詫異。

2014年12月15日 星期一

看清吧!被掩藏的奶粉問題根源

作者:李援軍(自由業)

本月5日,立法院民進黨團砲火大批奶粉價格持續飆漲(註一),商業周刊也在4日刊登《一個奶爸的怒吼:禁止奶粉賣便宜「開罐價」,政府是要讓台灣絕子絕孫?》(註二)一文,痛批食藥署不食人間煙火、公平會視人民為無物。

可是,自由貿易呢?

我在717日時,就已經於想想論壇上發布《自由經濟的粉紅泡泡》(註三)一文。五個月前,這個問題其實就已經開始逐漸浮起,當時消基會董事長張志剛還要求過公平會要徹查,如今五個月過去了,大家才開始因為食藥署的奶粉開罐價政策而開始找真相,是不是有些遲鈍了呢?但我想,這不能怪社會大眾,如果說黨團、政府內部砲口整齊劃一地「避開」了台紐自由貿易協定,讓大家的口水極力噴向食藥署與公平會兩個替死鬼身上,去轉移社會對自由貿易問題的注意時,我想,這肯定是不能怪社會大眾的,因為這根本就是完全被蒙在鼓裡。而大家忽略自由貿易這點也是情有可原,畢竟經濟部回應台灣自由貿易調查局(註四)421日的採訪行動(註五)時,才在回應文本內提出,特別將自由貿易協定相關文本連結給放置在經濟部網站的顯眼處。

為什麼要躲?為什麼要隱瞞?為什麼整個新聞、政府、黨團通通不提了台紐自由貿易協定?難道這不該檢討嗎?難道不該重新討論對於簽訂自由貿易協定的經濟戰略是否有失誤嗎?就只讓食藥署暫緩開罐價禁令、公平會繼續調查,大家就可以在這個差一點讓自由貿易神話破功的鋒頭上下台一鞠躬了嗎?就打算這樣讓這件事情不再被人記起嗎?國、民兩黨,請看看社會大眾的臉吧!你們每每告訴大家自由貿易是給所有人帶來幸福的經濟大道,是台灣在國際中的唯一出路,如今事實證明,自由貿易和市場神話已經破滅了,當初認為簽定自由貿易就是為了讓商品便宜,可是因為國內商人壟斷而無法達成預期降價效果,這就是失靈的證據!如果還要這樣冥頑不靈、閉起雙眼告訴大家,這不是自由貿易的錯,是商人太黑心、是這些人害了整個社會,那我們只能放棄為兩黨進行辯護,含淚承認,你們已經與資產階級勾結成一體了。

自由貿易的「自由」,從來不是對於社會大眾所認定、所想像那樣的自由,而是對於勞動階級剝削的自由、是對於詐取豪奪利潤的自由、是對於工人奴隸迫害的自由、是對於消除威脅資本的自由(註六),這樣的自由貿易從開始到現在,依舊沒有發生任何變化,不,應該說是有變化的,對於謊言如何更圓潤、對於失靈如何更閃躲,這是在本質與外觀上有絕對進步的變化,這點,我們從奶粉漲價和為資產階級服務的政府、黨團的反應作為就可以看出。

但所有人都無視市場失靈了!所有人都忘記協定的原初效果失效了!所有人都被這尊自由貿易神像的虛假忿怒給迷惑了!多數人都以為不簽自由貿易,台灣就會走上絕路,因為「簽了自由貿易,台灣就那麼慘了,不簽豈不是更慘?」這話是這樣說的嗎?當初沒有加入WTO、沒有簽定自由貿易、沒有簽訂關稅貿易總協定時,台灣的經濟命脈─農業依舊昌盛、薪資還是穩定,簽訂之後呢?我們到底得到了什麼?農業逐漸沒落、薪資「穩定下滑」、民生物資價格「不如預期」的上漲,除此之外,還有更多的「好處」嗎?

我們到底要沉默到什麼時候?什麼時候台灣才會有實現經濟民主的一天?除了在媒體和網路面前大聲疾呼之外,我們依舊要回到自己身上。我們自己本身對於「源頭」的了解程度有多少?資訊透明的程度又有多少?我們在超市、便利商店時常看見的產品履歷QR code真的有人會去掃描嗎?掃描了,真的有看懂裡面對於產品生產履歷的說明嗎?我不知道,我不知道台灣有多少人會這麼做。當然,面對這看似希望渺茫的未來,依舊還是看的見希望的,就像今年789月份,一群毫無農業基礎知識、也沒有社會學科背景,僅僅只是因為希望知道自己餐桌上的食物如何被製造、如何被銷售、如何被送上自己的餐桌,而花了整整一個多月去雲林麥寮進行農、漁、牧的社會調查的人(註七),也就是農業調查隊「復耕」(註八)。但我們不能只把希望寄託這幾位看似不知天高地厚的人身上,而自己免去了對於這個社會的一切責任搭著便車、坐享其成,從自己開始做起,去了解、去問、去探求真理,這不難,一枝筆、一本筆記本、一張嘴、一雙眼睛、一對耳朵、還有一顆欲待思考的腦袋,就可以讓自己比所謂政治代理人和執法人員更早去了解事情問題的核心。

還是需要再次呼籲:去正視這些問題的核心吧!台灣的政治與經濟,請正視自由貿易失靈的事實吧!



註解:
註一:https://www.facebook.com/linshufen.tw/posts/771672769571804?pnref=story
註二:http://www.businessweekly.com.tw/KBlogArticle.aspx?ID=10308&pnumber=1
註三:http://www.thinkingtaiwan.com/content/2250
註四: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FreeTradeInvestigation
註五: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9M1_4CWdGU
註六:http://www.merit-times.com.tw/NewsPage.aspx?unid=380927
註七: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la21mTxBtI

註八:https://www.facebook.com/pages/農業調查隊復耕/759861020703414


若您有興趣收到人耕食共同體最新訊息,歡迎上人耕食臉書專頁。

給陳為廷參選立委之建議(一)

2014年12月14日 星期日

給陳為廷參選立委之建議(一)

  陳為廷宣佈參選苗栗縣立委補選,令人期待,但可惜的是,陳為廷之參選政見關於農業、農村、農民方面,欠缺著墨。

  我們認為,陳為廷之目光不該只鎖定兩岸之自由貿易,而應擴及所有台灣已加入之自由貿易組織WTO、已簽定之雙邊自由貿易協定,及正在談判中之台美自由貿易協定與TPP。

  正在談判中之台美自由貿易協定與TPP,若台灣政府不受監督地簽定,對台灣糧食安全/食品安全之衝擊程度遠甚於WTO,台灣恐將“亡農”!

  所以,我們建議陳為廷應力阻台灣政府關於台美自由貿易協定與TPP,至少,當選後進行以下作為:

  一.強烈要求農委會公開透明委託關注農業永續發展之公民團體與學術團體,調查研究台灣加入WTO後所造成之各種影響,於完成調查研究並公佈其結果前,中止台美自由貿易協定與TPP之談判。

  二.完成調查研究後,應開記者會詳細公佈結果,調查研究報告全文刊登網站,受委託之公民團體與學術團體須於全台每一農鄉巡迴舉辦說明會。


  三.推動立法院做成主決議,中央政府應舉辦「你同意中央政府繼續談判台美自由貿易協定與TPP嗎?」複決公民投票,通過後,才能繼續談判。

若您有興趣收到人耕食共同體最新訊息,歡迎上人耕食臉書專頁。

給陳為廷參選立委之建議(一)

大家一起來!

農場夢72

   大家一起來!

文/施朝祥
  趁著寒流帶來些許雨水,種下第二批菜,種辣椒、羅曼等。
  當我開始種菜時,常來的小朋友也注意到了,偶爾會過來看看是否有什麼新鮮的事。
  上週在整理土地時,找到了一隻蟋蟀,那孩子也想要一隻,就拿了鋤頭到處挖,看他認真找的模樣真是可愛。
  今天我則直接邀約二兄妹一起種菜,哥哥毫不猶豫就答應了,妹妹則生怯的說不要。
  午餐後,大夥就往菜園移動,哥哥馬上動起小鋤頭開始整理土地,妹妹則或即或離的看著。
  看著哥哥奇怪的動作,有人很懷疑地問哥哥:「你會整地嗎?」
  哥哥有自信地回答:「當然會!我看過爺爺種菜,他也是這樣作的整地。」
  有人看著哥哥玩得開心,也動起了凡心,自己也想要種一塊,就拿了工具開始挖了起來,而且要和哥哥的樣子相反。二人就這樣邊作、邊玩、邊討論了。
二人就這樣邊作、邊玩、邊討論了(圖/向豪)

種完菜有一種完成重要任務的成就感.(圖/向豪)

妹妹開心地把九層塔種下.(圖/向豪)

二人用不同的種植方式,形成一個環與圓的圖樣(圖/向豪)

  妹妹看了大家玩得很快樂,自己也拿了鋤具,在那二人旁的土地上開始整理土地,不過菜苗已經種完,沒有可以給妹妹種,我只能安慰地說:「你先把地整好,下週再種。」
  突然間,哥哥拿了一顆被丟棄在屋旁的九層塔過來,令人眼睛一亮,馬上給了妹妹種,當作是今天最重要的禮物。
  種完菜後,哥哥還意猶未盡,想起了阿公的冰箱中還有種子,馬上跑回去拿了半杯的種子,哥哥滿心歡喜的把種子灑在妹妹的地上。
  一塊小地,幾個人愉快地過了一下午。
  下午四點半,剛種完菜,天空就飄起了微微的細雨!
大伙就散了,真是一個不錯的緣起。
  

  

2014年12月12日 星期五

糧食安全與營養午餐在地綠色契作

  糧食安全也者,農(漁、畜牧、養殖)業生產以滿足本土之食物自給自足為原則與目標,故:
  一.須在一國之內,依全體居民之食物需求與營養需求,進行全國之計劃性生產,絕不能放任資本主義市場(包括國內市場與全球市場)決定農(漁、畜牧、養殖)業生產;
  二.是以,若貫徹糧食安全之根本精神,就必然,也必須反對農(漁、畜牧、養殖)業商品之自由貿易,反對WTO!
  三.糧食安全,就是為保障經濟/政治權力劣勢、被不平等對待之人民食物人權與生存權。亦即,糧食安全,即是保障一國之糧食人權,同時,保障一國之糧食主權,人權與主權,兩權。

  質言之,糧食安全之內在邏輯,限制食物之商品性,這與將食物完全商品化/市場化(不受公共權力干預、管制、保護,流通範圍無國界)之全球資本主義不能相容,也與只為利潤最大化而生產銷售食物之農企業與食品企業不能相容,也與市場化小農體制不能相容。

  何以糧食安全與市場化小農體制不能相容?
  一.前已述及,實現糧食安全,須在一國之內,依食物自給自足之原則,進行全國之計劃性生產,試問,如何可能使一個個原子化、自利化、相互競爭之市場化小農(以自己利益與貨幣收入最多化為優先)樂意服從全國之計劃性生產呢?以公暴力強制乎?

  二.保障糧食安全與糧食人權,就須使食物價格不斷降低,是以,就須使生產成本不斷降低,試問,如何可能使一個個原子化、勞動力嚴重不足、年齡老化之市場化小農,不斷降低生產成本,不斷提高產量?況且,使用化學農法(農藥、化肥)所生產之農產已危害糧食安全(依聯合國國際農糧組織所公佈之糧食安全定義)了!

  其實,台灣糧食自給率頻創新低,跌至三成餘,糧食安全之危機早已破表,令有識者惶惶不可終日,其根源,就是市場化小農體制,然高倡糧食安全之公民團體與學者,卻仍維護市場化小農體制而渾然不覺!

唯有農業生合作化,不斷擴大合作化之參與範圍,才能奠定全國計劃性生產之組織化運作基礎與民主集體基礎,並能不斷提高產量、降低生產成本、增加友善環境生產之面積與作物,以逐漸實現糧食安全,保障糧食主權與人權。


但在市場化小農體制牢固之台灣,如何向農業合作化變革?或許,以推動國中小營養午餐食材之『在地綠色契作』為起點與突破口,招募、培育及組織有志青年,合作化復耕休耕地。

若您有興趣收到人耕食共同體最新訊息,歡迎上人耕食臉書專頁。

給陳為廷參選立委之建議(一)

2014年12月7日 星期日

小農.土地束縛.去公共性

   當我們定義「小農」時,不僅指其生產面積小,更重要的,是指其低公共性或去公共性,其經驗、生命視角、日常關注及思考,僅限於其耕作之農地。

  何以如此?受土地束縛,小農只能個別地、獨自地,面對氣候(久旱、瞬間暴雨、連日久雨)與病蟲害之威脅,難以安心離開土地超過一日或兩日,除非休耕、廢耕。每天必須要到田園裡巡視農作物之生長情況。若是採友善環境之農法,土地束縛性更高於慣行農法。所以,台灣農村很流行一日至兩日之“廟宇進香旅遊”。休耕補助,反而讓農民暫時從土地束縛“解放”了。

  所以,我們認為,維持小農生產及體制,農業發展無法永續創新,友善環境農作只能局部化而無法全面化,糧食自給率無法大幅提高,糧食安全不可能獲得穩固保障。

唯有實踐農業生產合作化,參與合作化之生產者愈多,民主統一經營管理,集體勞動力運用調度效益才能最大化,生產者才能有效擺脫土地束縛,才能輪流地,放心地,出外旅遊、考察、取經、散心、充電、參與國內外與農業相關之公共活動、休息,乃至短暫性轉換工作內容。

  也唯有生產合作化,才能讓來自都市全無經驗與技能之非生產者,學習、體驗農業生產一個月,乃至半年,拉近城鄉之文化/價值/心理距離,與政治距離。

  生產合作化,才能提供必要條件,讓農業生產者被培力、解放成農業公民,公共大農。
  
市場化小農,最大之想像與雄心,不過就是耕作土地不斷擴大,賺更多錢,卻不可能產生公共雄心,畢竟,小農就是一人,頂多一家,一人,一家,盡己力己責而已,何有公共雄心!

  合作化,人多,力量大,始有條件,發豪情,萌壯志。故而合作化,才敢想像各種公共實驗,各種先進設計,才敢挑戰過去視為不可能者。

  合作化,才能解放農業科技、農法之創造力,才能加快其改良、創新及變革,才能不斷減少重複性、枯燥性勞役與農業勞動強度,才能騰出更多時間、勞動力、腦力、資源、資金於新的生產或經營,不斷增加就業需求,不斷引青年回流及使不再流出。


  若維持市場化小農,縱全面復耕,引青年回流數有限。


若您有興趣收到人耕食共同體最新訊息,歡迎上人耕食臉書專頁。

營養午餐之新頭殼(一) ──給「農業首都」國中小學校長的建議信


各位「農業首都」國中小學校長,您們好:
  
敝團隊(人耕食共同體電子報)正籌思推動『營養午餐食材在地綠色合作化契作』計劃,其目的與效益如下:

  一.免除生產者被中間盤剝,在地生產食材,直接供應在地學校營養午餐。

  二.符合食物里程最小化之原則。

三.通過營養午餐食材契作,有效要求及規範生產者之農法須友善環境生態,且能就近檢查,保証食品安全,致營養午餐名符其實。

四.因契作而使銷售、收入穩定,方利於招募出外青年返鄉從事綠色復耕,使休耕農地獲得綠色之公共性善用,使農業永續發展不再淪為口號。

五.計劃實施初期,不可能食材100%在地契作,但可逐年提高在地契作之比例,五至八年,可達100%,以臻農業為在地食物/本土食物需求而生產,使農產商品化市場化受限,提高糧食自給率,保障糧食安全。

六.倘能推廣全台實施,即可實質而有效防衛農產品進口,及正在談判之台美自由貿易協定、TPP。

七.通過契作,便於引導、培力及組織生產者朝向合作民主經營,統一勞動力調度,以不斷減少生產成本,不斷提高產量,不斷減輕個別生產者之勞動/精神負擔,並發揮集體智慧與創造力,致綠色生產技術與田間管理不斷改良創新,也唯有合作民主經營,才更能抗氣候變遷、自然災害、病蟲害,進行農業技術實驗研究,並解放農民之土地束縛與囿限。合作民主經營,也更能聚引青年返鄉「志」農。

八.營養午餐之食材生產農園,位於學校周遭,自是老師學生食物教育、農事教育、農業科學教育、生物教育、生態環境教育、紀錄片教育、寫作教育最好之教室。

九.以營養午餐為起點,可逐漸地,建立『在地產銷』之網絡與機制,擴及學校老師、家長、居民。

(待續)


若您有興趣收到人耕食共同體最新訊息,歡迎上人耕食臉書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