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19日 星期三

農村經濟新頭殼:鐵馬旅遊

最近,<環境資訊電子報>刊出「新興自行車經濟 歐洲創下65萬就業機會」一文,該文引用魯汶交通運輸與移動研究所即將在12月正式發表「歐洲自行車產業就業機會現況與成長」之研究報告,指出自行車旅遊業(包括住宿和餐廳)是新興自行車經濟之大宗,雇用了52萬4千位雇員。

以本電子報團隊待在雲林兩年之觀察,馬英九所引以為傲之政績──開放陸客來台旅遊,不管是團客,還是自由行,其實對台灣農村經濟並無實惠,因為,農村無大型旅館,大陸團客無法在農村住宿,而自由行旅客則因台灣農村之公共運輸過於落後,班次少,服務差,車速慢,價格比台北還貴,也難以進入,故亟需借鏡歐洲自行車經濟之成功經驗,發展“鐵馬旅遊”,才能將台灣境內外之旅客「大量引入」農村。

當鐵馬旅遊發展起來,也才能有效吸引青年人返鄉,將閒置三合院或老屋修繕改造,經營民宿與農村餐廳──食材100%在地採購之綠色創意料理餐廳,並發展農事體驗旅遊、農村生態人文旅遊,善用農村在地資源,發展加工食品、伴手禮及文創商品之研發製造業。

那麼,具體來說,要如何發展農村鐵馬旅遊呢?
一.立法規範高鐵、台鐵、國道客運須配合,提供免費載運鐵馬之服務。
二.補助各縣市政府建設鐵馬旅遊之路線指引系統,包括:
◎路標、路牌;
◎專用道;
◎網路地圖系統。
三.獎勵(包括補助、投資或無息貸款)青年成立合作社或社會企業,經營以下事業:
◎在火車站外、國道轉運站外、高速公路交流道口、鄉村出租鐵馬;
◎善用農村閒置空屋改造為民宿;
◎食材100%在地採購、綠色創意料理之餐廳;
◎研發善用在地資源綠色生產之加工食品、伴手禮、文創商品;
四.設立鐵馬旅遊行銷網站,有日本、韓文、英文版,免費供鐵馬旅遊相關業者上網行銷。

  若將鐵馬農村旅遊發展起來,才能:
一.引青年人口回流鄉村,促進城鄉均衡發展;
二.使農村閒置之各種資源重新予以開發與善用;
三.發展出非感官消費式之深度旅遊,具有精神充電作用與刺激對都市資本主義生活現狀省思之深度旅遊;

四.帶動台灣單車產業之擴增與台灣單車使用率之提高。


若您有興趣收到人耕食共同體最新訊息,歡迎上人耕食臉書專頁。



新興「自行車經濟」 歐洲創下65萬就業機會

本報20141114日綜合外電報導,姜唯編譯;鄒敏惠審校
首份歐洲自行車產業工作機會綜合研究指出,自行車產業雇用的員工比採礦及採石業更多,如果自行車在全歐的交通運輸佔有率從3%成長至6%,到了2020年,有機會提供超過百萬個就業機會。
發展潛力贏過汽車 自行車產業創造最多新工作
魯汶交通運輸與移動研究所,即將在12月正式發表「歐洲自行車產業的就業機會現況與成長」研究。內容指出,歐洲自行車產業雇用員工比採礦及採石業還多,且幾乎是鋼鐵業的兩倍。
自行車經濟約有65萬位雇員,包括自行車生產、旅遊、零售、基礎建設和服務,多於採礦採石業的615千人和鋼鐵業的35萬人。
研究發現,自行車的雇用密集度比其他任何運輸業都要高。舉例來說,自行車經濟成長創造就業機會的潛力比汽車產業高,每百萬歐元營業額雇用人數是汽車的3倍。
委託研究的歐洲自行車聯合會(ECF)發展主任Kevin Mayne說,這份報告明白地告訴政府和地方當局:「從交通、氣候變遷和健康預算來說,投資自行車都是正義之舉。我們現在可以說,每蓋一條自行車步道和每新增一位單車族,都對創造工作機會有所貢獻。投資自行車業比投資任何其他交通運輸產業,都能獲得更好的報酬。」
貢獻地方產業 包容低技術勞工 低碳經濟未來看好
新研究也很意外地揭露,「自行車旅遊業」(包括住宿和餐廳)是新興自行車經濟的大宗,雇用了524千位雇員,第二名是零售業,雇用8萬位雇員。研究更指出,一般而言,自行車就業機會在地緣分佈上比其他產業更穩定,更包容低技術勞工。
新研究也提及自行車產業能帶給地方產業的意外連鎖效益。自行車「對地方經濟的貢獻比其他運輸模式更多」,因為「自行車騎士比其他交通工具使用者更常去地方性的商店、餐廳、咖啡廳。」
「這份報告也顯示,適當投資轉型至綠色、低碳經濟,能夠創造工作機會。許多運輸基礎建設需要投資,包括自行車在內。」歐洲工會聯合會發言人Julian Scola說。

ECF指出,電動自行車等新技術、道路安全活動和基礎建設計畫能夠進一步刺激自行車經濟。ECF的目標是讓自行車占歐洲運輸預算比例達到10%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