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10日 星期六

春槐ㄟ咖啡

文/施朝祥
虹吸式煮咖啡器上咖啡的泡沫不斷地湧出來,春槐老師正目不轉睛地注視著這泡沫,這是他最享受的時刻,整個人和咖啡溶在一起,正在體會何時是最佳的斷火時刻,讓咖啡適放出最迷人的口感與風味。能和許多好朋友分享自己種植、日曬、烘焙、沖煮的一杯咖啡是春槐老師的一大樂事。

更樂的事有知音可以欣賞這泡咖啡,女士一邊品嚐著咖啡,一邊說這咖啡烘焙時火候太深、焦糖味太濃、回甘的香氣不如上一批的豆子……
聽著女士的評語,春槐老師不斷地點頭,佩服女士那成精味蕾,只喝一口就可以分辨出,就好像親自看到春槐老師烘焙過程似的。
每當有這樣知音出現時,春槐老師總會再煮幾泡不同烘焙方式的咖啡豆,讓朋友好好地評鑑一下,也當作是下次改變烘焙方式的參考。

走入有機咖啡種植

春槐老師總是光著腳,用腳直接去接觸土地,體驗土地的溫度、溼度……等信息,可以光著腳在田裏工作,是因為他的田沒有使用化學藥品。
春槐表示,他的咖啡園原本是種柑橘,一、二十年前父親種柑橘,必須噴灑農藥除蟲,來保證收成量,但在他記憶中,父親曾嚴重中毒過二、三次。不再讓這不幸的事持續發生,他接手田園後,決心不再噴農藥,因此改種不太需要注重賣相,而要特別關注品質的有機咖啡。在農事管理上僅施有機肥、人工除草、採天然的防蟲方式。

追求一杯極品的咖啡,讓咖啡豆之豐富度更高,春槐老師在咖啡果採收後直接曝曬在大太陽下,卻必須付出更多的管理、人力、技術成本。

烘焙的藝術

每當談到烘焙咖啡豆時,春槐老師的眼睛總會發出非常迷人的亮光。
烘焙是一連串複雜的化學變化,是每一顆咖啡豆漫長的旅行中,勾畫性格、孕育香味極重要的一個步驟。咖啡生豆透過烘焙,可以釋放出咖啡特殊的香味,讓每一顆咖啡豆蘊藏其香味、酸味、甘甜、苦味。
烘焙是咖啡豆與火熱切對話的過程中,歷經多次化學變化,發出一次爆、二次爆,如爆米花似的響聲,並喪失水分。從生豆、淺焙、中焙到深焙,水分一次次釋放,重量減輕,體積卻慢慢膨脹鼓起,咖啡豆的顏色加深,芬芳的油質逐漸釋放出來,質地也變得爽脆。在生豆中,蘊涵大量的氯酸,隨著烘焙的過程,氯酸會逐漸消失,釋放出令人熟悉而愉悅的水果酸,如醋酸、檸檬酸和葡萄酒中所含的蘋果酸,烘焙恰倒好處的將這些美好的酸味適度的呈現出來。
每個烘焙師總要淋漓盡致的釋放咖啡特殊的風味,觀察並控制烘焙的火候,讓淡而無味的生豆,到杯中餘味無窮的香醇。
烘焙的過程當中,必須要隨時注意火侯的大小、聆聽豆子在滾筒內翻滾的聲音,以及觀察豆子色澤的變化等等,不得有絲毫的馬虎,因此烘焙咖啡豆時必需投入全部的注意力。
每當談到烘焙過程時,春槐老師總有一份自信,像是一個藝術大師,總在那恰如其份之時,神來之手的改變火候,讓咖啡豆可以完美地展現適度的風味。

擅用每一分資源

除了賣咖啡豆外,吳春槐還開發咖啡葉茶、咖啡果粒茶、銀皮(一稱銀膜)
吳春槐說,咖啡葉一年可收五到六次,由於咖啡開花結果前需要疏枝,採摘咖啡葉並不會影響咖啡豆的產量,咖啡葉茶的開發,讓咖啡農增加一項副產品,收入也可望增加。
英法研究人員發現,咖啡葉含有的抗氧化物更甚於一般的茶葉,咖啡葉也具有高劑量的抗發炎天然化學物質,咖啡因含量則遠比傳統的茶或咖啡少,有機會成為新的健康飲品。
古坑華山咖啡農吳春槐與古坑鄉公所合作開發咖啡葉茶,採摘鮮嫩的咖啡幼葉,經日光萎凋、烘焙後,打成粉狀裝入茶包,即可沖泡飲用,口感溫和,嚐起來像金線蓮。
源自咖啡的故鄉非洲大陸的「咖啡果粒茶」,將整顆咖啡果連皮帶肉曬乾,再以慢火烘焙,製成「咖啡果粒茶」,下水煮十分鐘就可飲用,既保有抗氧化成份,又沒有咖啡苦味。
咖啡果粒茶沒有咖啡的苦味,口感反而接近茶葉,果茶中散發出淡淡果香,與烘焙的咖啡味道完全不同,是享受咖啡風味的另一種方式。
春槐老師表示,傳統非洲土著喝咖啡,就是整顆咖啡果下去煮;由於沒有烘乾,果粒溼度較高,所以保存期限較短。為了延長保存期限、增添風味,他改採乾式處理,整顆咖啡果帶皮帶肉先曬乾,再以一百三、四十度的溫度烘培,加上自己的秘方後熟成,可保存咖啡果的水果香氣及養份。
咖啡銀皮——是一層薄薄地包裹在咖啡生豆表面的一層外皮,通俗點說就是類似於尚未焙炒過新鮮且乾燥的花生米,花生米表面那層紅色的“外衣”

要學相關技能,可向雲林縣社區大學平原分校報名「咖啡產製與沖泡」。
「春槐咖啡坊」住址:雲林縣古坑鄉華山村48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