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訪問一位農友,家裡主要是種植白蘿蔔, 此前雖然也曾種過其他作物,但據說第一季的收成與收購價格不錯, 因此這兩年便把賭注都押在白蘿蔔上, 連原本無暇顧及的休耕地也加碼追種起來,沒想到不過第二季, 更多農友紛紛搶種白蘿蔔,導致市場價格暴跌, 這位農友開始打起算盤,如果交貨給盤商,這麼低的收購價格, 再加上雇工採收的花費,最終形同賠本賣出;如果不採收, 放任腐壞再銷毀,身為一個靠天靠地吃飯的農民,真怕會遭天譴…… 究竟是要採收還是不採收呢?
我們都知道,小農(尤其是慣行農法小農) 長期依賴盤商收購全數或多數作物,明知實為剝削關係, 若非苦無其他銷售管道, 豈能如此賤價求售自己辛苦許久的勞動果實?小農注定命運多舛? 以下將試圖分析小農與盤商之間的權力關係:
(一)挑貨權:小農銷售農作物往往只能通過盤商, 但囿於各種自然或人為因素(農地區域、氣候變異、病蟲害、 藥肥施打、田間管理、作物選擇、市場供需狀況等等), 盤商決定要採購哪幾種農作物,雀屏中選的農作物種類當中, 又有各自不一的品質與賣相,要買哪些、要買多少, 也通通是盤商一槌定音,此為盤商可進行剝削之基礎一。
(二)議價權:對於個別小農與盤商之間的交易行為, 我們通常以為是存在著「討價還價」之空間,但事實上, 農作物賣不出去直接造成小農現金周轉的壓力, 農作物囤積又涉及備感壓力的倉儲成本, 致使小農面對銷售有著高度的危機意識,只要盤商死硬堅持「 合則來,不合則去」的原則,不難想像,只要是不稀罕、 不搶市的農產品,議價權是百分百掌握在盤商手中,亦即, 農民絲毫沒有議價空間,此為盤商可逕行剝削之基礎二。
(三)定價權:承上所述,小農既沒有議價空間,那麼, 定價權也就毫無疑問地被盤商牢牢鎖死。也因為在台灣, 小農行事往往採經驗而非科學方法, 所以田間管理與簿記作業都會額外增加個別小農的心力負擔, 因此小農對於總體生產成本(包含自身勞動力)的計算往往很粗糙, 加上對於總體市場狀況掌握度極低,究竟要怎麼訂價? 更成為小農的難題,定價權就變成是盤商單方說了算, 此為盤商可遂行剝削之基礎三。
(四)不採購權:雖然,小農對於總體生產成本之計算粗糙, 大約的收支狀況還是可以掌握的。當然, 我們聽過蔥農開放附近居民前往採收,也聽過柳丁農將作物銷毀、 堆肥,放棄勞動成果的原因其實很簡單, 若小農再花錢僱工採收就真的要負債累累了!普遍來說, 當盤商的收購價格明顯低於小農的生產成本時, 小農為避免血本無歸,通常還是必須屈服, 因為不採購權掌握在盤商手中,若盤商不收購,小農也莫可奈何。 此為盤商可堂皇剝削之基礎四。
小農沒有其他合適的銷售管道→於是只能選擇交貨給盤商→ 交貨給盤商就注定了上述的權力結構關係。此三者反覆循環不已, 盤剝體制就沒有到頭的一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